普通百姓也会反对,他们关注的焦点可能是改制过程中的官商勾结,内部交易、国有财富转移到私人手里这些问题。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打通出海大通道,降低出项物流成本。
每百亿美元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可产生约1%的税收结算。欧亚大陆桥南线开通后,重庆铁路货运到欧洲比沿海海运到欧洲快20天左右,而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也难有服务贸易的兴旺。研发机构的落户集聚,一方面使我国加工贸易从技术链的低端跃升到高端,较高利润和附加值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内陆地区也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但总体上收效甚微。
加工贸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正确的做法是:夯实制造基础,补上薄弱环节,抢占高端领域。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我国不是经济发展过快,而是发展不足,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要加快发展。
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 。调结构的要求落实不理想。通过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我国人均GDP在2014年接近5000美元,2015年超过5000美元,2020年超过7000美元,2025年接近1万美元,2030年约为1.23万美元。
我国出口强劲主要是由于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不是由于国内消费不足,这导致我国依赖出口转移过剩产能。我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也在努力转变顺差过大的失衡状况,以缓解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内在经济压力。
到2020年和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0亿吨和50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速预期接近10%,预计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为7.9%左右,2016~2020年为7%左右。必须指出的是,外需不可能被内需完全替代,不可自废武功。我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一)基准情景。
(四)多管齐下缓解双顺差。出口额不是增加值,重复计算导致依存度高估,此外还有国际产业分工、比较优势、发展阶段、海外投资少等因素影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最鲜明的特征,这是人民期待,全党共识,实践昭示和行动指南。十二五时期加快科学发展,在国内环境方面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大,要素组合优势明显,微观活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政治稳定,各级政府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明显提高。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可能趋势,也提供了与其他情景比较的参照系。为什么要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
其实,我国的产能过剩既有发展方式粗放的原因,也有经济波动周期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影响。出口或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仍然分别小于消费或投资,更远远小于两大内需之和。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快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4.29先提高到2015年的4.39和2020年的4.45,城乡收入差距显著降低。同时,区域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今年将有400个经济贸易协定签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十二五末期,预计能源消费总量为35.5亿吨标准煤,比基准情景减少5.7亿吨标准煤。高能耗产业比重将逐步下降,低能耗产业比重相应上升,2010年为44.2∶55.8,2015年为44∶56,2020年达到43.6∶56.4。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气候变化、资源和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坎坷,增长放慢。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从这方面说,中国制造实为世界制造。《建议》所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体现了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特点。
如果关键领域改革快速协调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效率改进的贡献增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一些短期应对举措与中长期努力方向可能产生新矛盾。
到十二五末,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35万元,比2007年增长近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0.72万元,比2007年增长近60%。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0.1%上升到2015年的49.7%和2020年的51.9%。(二)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在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下,我国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二五期间可达8.4%,比基准情景高0.5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景中,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较好,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概括为三个结构调整,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粗放的出口增长模式代价很高,传统低成本优势正在弱化,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出口增加值率,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四是科技革命导致资本要素流动不可逆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发展成果尚待普惠共享。我国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都是净流入)既有积极合理一面,也带来新的难题。
这是以过去和当前的发展特征、发展方式为基础,并考虑到最有可能的一些变化,包括人口、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推导出来的可能情景。世界上只有美国、印度、日本、巴西等几个大国的内需比例高达80%以上或90%左右,如果剔除对我国出口的重复计算和高估部分,我国外需比例将下降,内需比例与这些大国的差距会缩小,甚至不相上下。五个坚持突出重点,引领未来,惠民利民,助推转型。(二)我国内外需比例变化符合全球化趋势。
三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上升。世界经济失衡根本原因在于南北发展不平衡,而不是我国出口太多,更不是人民币估值过低。
《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凸显。
在基准情景的各项设定下,我国今后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比重会较快提升,到十二五期末即可超过第二产业,一、二、三次产业构成2010年为10.4∶48.8∶40.8,2015年预计为8.2∶45∶46.8,2020年将达到6.1∶43.1∶50.8。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